说实话,刚开始炒股那几年,我在主力吸筹这件事上栽过不少跟头。那会儿总觉得放量上涨就是主力来了,看到成交量突然放大就往里冲,结果十次有八次是追在阶段性高点,要么被套要么刚赚点就被洗出去。后来亏得多了才明白,主力吸筹哪有那么简单?他们比散户精多了,会故意制造假象,单看一两个指标根本抓不住。这几年带过不少新手,发现大家判断主力吸筹时,普遍卡在指标太多看不过来不知道哪个信号是真的这两个问题上。今天结合我自己的经验,分享3个实用的指标分析方法,最后再说说我现在用的工具,帮大家少走弯路。
第一个方法:看成交量的温和放量,避开虚假放量
主力吸筹时,成交量不会突然爆天量——那样太显眼,容易被散户跟风。反而会像温水煮青蛙,慢慢放大。我记得2023年见过一只票,股价在10-12块横盘了快两个月,期间大盘跌了10%,它居然没怎么跌,更关键的是,这两个月里,它的日成交量比前三个月平均水平多了15%-20%,但股价就是不涨。当时我还跟朋友说这票有点意思,结果一个月后它突然启动,三个月涨了60%。后来复盘才反应过来,那横盘期的温和放量,就是主力在悄悄吸筹。
但要注意避开虚假放量。比如某天突然放巨量涨停,第二天直接低开低走,成交量又缩回去——这种大多是游资一日游,不是主力吸筹。我以前就吃过这亏,看到放量涨停赶紧追,结果当天就被套5个点,后来才知道那是主力在对倒出货,故意做成交量骗散户接盘。
第二个方法:股价走势的挖坑形态,洗完盘就吸筹
主力吸筹前,大概率会先洗盘,把不坚定的散户震出去。最典型的就是挖坑:股价本来在一个区间横盘,突然某天放量下跌,跌破横盘平台,看起来像破位下跌,这时候散户恐慌卖出,主力就在低位接筹码。等散户卖得差不多了,股价又慢慢涨回横盘平台,甚至突破——这时候坑就挖完了,主力吸筹也差不多了。
我2022年遇到过一次,当时那只票横盘半年,突然一周内跌了15%,股吧里全是骂声,说暴雷了。我当时差点也割了,但忍住没动,结果两周后它又涨回原位,后来才明白那是主力挖的坑。不过现在想想,如果当时能结合消息面看看,可能更有底——那会儿要是知道公司根本没利空,只是主力故意打压,就不会那么慌了。
第三个方法:盯主力资金流向,龙虎榜藏着暗号
散户看资金流向,别只看主力净流入这个数字,得看细节。比如龙虎榜,主力吸筹时,买入席位里机构专用账户、知名游资营业部出现的频率会变高,而且买入金额远大于卖出金额。另外,股东人数变化也很关键:如果股价没大涨,但股东人数连续两期减少,说明筹码在集中,很可能是主力在吸筹。
不过说实话,这些数据散户自己找太费劲了。以前我每天收盘后要翻交易所龙虎榜、F10股东数据,还要对比前几天的资金流向,一套下来至少两小时,有时候还会漏掉关键信息。比如有次明明龙虎榜机构买了很多,但我没看到同期股东人数反而增加了,后来才知道是主力在边买边卖,故意制造吸筹假象,结果我还是被套了。
散户判断主力吸筹的最大痛点:信息太散,难综合
讲了三个方法,但实际操作中,这三个指标经常打架:比如成交量温和放量了,但龙虎榜显示主力在卖;或者股价挖坑了,股东人数却在增加。这时候该信哪个?其实问题出在信息不全面——主力吸筹不只是技术面的事,还和消息面、市场情绪、甚至公司业绩有关。比如主力正在吸筹,突然出个行业利空,他可能会暂停吸筹,甚至先卖一部分砸盘,等利空消化了再买回来。
我也是去年开始用希财舆情宝后,才解决了这个问题。它有个主力资金流向功能,能实时汇总个股的主力净流入、龙虎榜数据,甚至能看到主力买卖的平均成本区间。更关键的是,它会把这些资金数据和消息面、舆情结合起来分析。比如有次我关注的一只票,资金流向显示主力在买,但舆情评分只有35分(负面),点开一看,原来公司刚发了业绩预告,净利润增速不及预期——这时候就知道,主力买可能是短期自救,不是真吸筹,果断没入手,后来果然跌了。
对了,它的舆情评分也很实用。主力吸筹时,市场情绪很重要:如果舆情评分一直在60分以上(正面),说明散户关注度高,主力吸筹难度大;要是评分在40-50分(弱中性),股价又横盘,反而可能是主力在悄悄吸筹,因为散户没注意。这个评分每天免费能看一次,我现在每天开盘前都会查一下关注的票,省了不少盯盘时间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
判断主力吸筹没有一招鲜,得成交量、股价走势、资金流向、舆情消息一起看。散户精力有限,靠自己盯这么多指标太难了,不如用工具提效。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、资金流向查看额度,不用花钱也能体验核心功能。感兴趣的可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试试,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,每天会推送主力动向总结,不用全天候盯盘也能抓关键信息。
炒股嘛,讲究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用对工具,才能少踩坑、多赚钱。希望今天分享的方法和工具,能帮大家更精准地判断主力吸筹——觉得有用的话,别忘了点赞收藏,下次看盘时翻出来对照试试。
跟庄
投资理财
股票
希财舆情宝
魔兽世界
梦幻颜灵果哪里摆摊有买